本网消息 2024年12月27-28日,由中国商报社、中国工业报社主办,华夏商邦俱乐部、华夏菁英荟俱乐部、北京工业大学品牌研究院联合主办,以“向新·向质·向未来”为主题的(崇阳古窖杯)2024华夏经济发展高峰论坛暨第6届中国经济影响力人物年会隆重召开。官、产、学界领袖齐聚榕城,共赴经济发展盛会,助力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合影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原主任、原卫生部部长高强;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胡振民;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副理事长郑新立;国家开发银行原行长、广东省原副省长、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欧阳卫民;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会长吴英萍;华夏经济发展高峰论坛秘书长、华夏商邦俱乐部秘书长曾跃;北京工业大学品牌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祝合良;中国商报社社长助理张家铭;华夏经济发展高峰论坛执行秘书长、华夏商邦俱乐部执行秘书长刘鹏;茅台集团原董事长季克良;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于伟仕;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玺;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修涞贵;金洲云南湄公河集团董事长俞锦方;通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小平;攀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华;多弗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兴荣等领导及企业家代表共同出席盛会并进行开幕仪式!

2024华夏经济发展高峰论坛暨第6届中国经济影响力人物年会开幕式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国经济注入全新动力。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们坚毅奋进,肩负着责任与担当,他们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复苏作出卓越贡献,成为塑造产业格局、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为了发掘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涌现出的领军企业和先进典型,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举行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荣誉加冕仪式,茅台集团原董事长季克良荣膺202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金洲云南湄公河集团董事长俞锦方荣膺2024中国经济文旅产业年度人物荣誉;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于伟仕;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玺;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修涞贵;通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小平;攀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华;多弗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兴荣荣膺202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荣誉;

原国家卫生部部长高强为茅台集团原董事长季克良颁发荣誉


茅台集团原董事长季克良接受主持人现场采访发表感言


202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荣誉加冕现场
中国商报社社长助理张家铭代表主办方发表致辞,向出席论坛的领导嘉宾表示了欢迎和感谢,感谢大家一同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美好未来。

主办方中国商报社社长助理张家铭发表致辞
联合主办方领导北京工业大学品牌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祝合良代表主办方对出席盛会的领导、嘉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发表了精彩致辞。

北京工业大学品牌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祝合良发表演讲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会长吴英萍出席论坛并发表了题为《科技创新赋能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展望》的专题演讲。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会长吴英萍出席论坛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会长吴英萍发表主题演讲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副理事长郑新立出席论坛并发表了主题报告。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副理事长郑新立发表主题报告
主办方华夏经济发展高峰论坛秘书长、华夏商邦俱乐部秘书长曾跃向出席论坛的领导、专家、企业家朋友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表示: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与大家凝聚共识、汇聚智慧、携手共进,为中国经济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华夏经济发展高峰论坛秘书长、华夏商邦俱乐部秘书长曾跃致辞
国家开发银行原行长、广东省原副省长、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欧阳卫民发表了主题发言,从儒家思想和金融学角度对未来经济发展做了解读。

国家开发银行原行长、广东省原副省长、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欧阳卫民发表主题演讲

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胡振民出席论坛


茅台集团原董事长季克良出席论坛并荣膺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原主任、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出席论坛并发表大会总结性主旨报告。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原主任、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出席论坛


原国家卫生部部长高强发表主旨报告
本次大会的冠名单位崇阳古窖董事长王沛之,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茅台集团原董事长季克良;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金洲云南湄公河集团董事长俞锦方,攀华集团董事长李兴华作为年度人物代表发表了致辞。优秀企业家代表雅芮谦怡贸易集团董事长赵芮,oscc德国有机活体干细胞亚太区ceo姚菊芳,无锡脑镁素生物医药科技董事长骆权峰,景德镇市创禾陶瓷董事长查兆丰,山西中邦旅游开发董事长王岚等也纷纷发表了致辞。

攀华集团董事长李兴华发表致辞


金洲云南湄公河集团董事长俞锦方发表致辞


成都崇阳古窖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沛之发表致辞


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发表致辞
华夏经济发展高峰论坛执行秘书长刘鹏在大会交流晚宴上发表了祝酒辞,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为中国经济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华夏经济发展高峰论坛执行秘书长刘鹏发表祝酒辞
本届年会由成都崇阳古窖酒业有限公司冠名,同时得到了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悦康药业集团、修正药业集团、金洲集团、通鼎集团、攀华集团、多弗国际控股集团、湄公河集团、英平集团、脑镁素生物医药科技、雅芮集团、oscc德国有机活体干细胞、雍鼎能源集团、唐源矿业投资、创禾陶瓷、泰鼎科技集团、秦晋集团、九展农业、中邦旅游、欣达易通数字科技、雍鼎律师事务所、女王之舟药业等诸多优秀企业的支持和参与。
论坛现场,与会优秀企业家进行了《谋“新”论“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破局与共建》为主题的高质量对话和演讲。

2024中国经济人物圆桌对话(一)


2024中国经济人物圆桌对话(二)


2024华夏经济发展高峰论坛暨第6届中国经济影响力人物年会现场(部分)
国酒技艺大师——季克良
“2006年,茅台酒酿制技艺入选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季克良成为茅台酒酿制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季克良:“茅台酒的工艺很特殊,应该说是独一无二的。茅台人根据酿酒的基本原理,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吸纳其他发酵食品的优良工艺,设计出了茅台酒酿制技艺。我觉得它是中国白酒工艺的活化石。”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季克良将茅台酒的酿造过程概括为:季节性生产;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三种典型体和三十天发酵;四十天制曲发酵;五月端午踩曲;六个月存曲;七次取酒;八次摊晾、加曲、堆积;九次蒸煮和九月重阳投料;十种独特工艺;三高、三低、三多一少。
时间升华了茅台酒,也沉淀出季克良的各种工艺理论。从1974年提出《提高茅台酒质量的点滴经验》,1977年提出《对茅台酒生产中几个工艺问题的看法》,直至1979年底提出《提高酱香酒质量的十条措施》,季克良一步步深入研究茅台酒酿造原理。他的这些文章既是工艺方面的学术论文,又是指导生产的直接经验,逐步将茅台酒的生产带入正轨。茅台酒厂于1978年结束了长达16年的亏损,并在1980年实现产酒1152吨。

1999年,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季克良成为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总工程师。为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以季克良为首的茅台人确立了茅台酒的产量在五年内破万吨的目标。
季克良:“有的同志提出来,卖不出去怎么办?资金断裂了怎么办?我感到茅台酒放一放,质量更好,能够卖得多,卖得出去,我不怕,所以后来统一了,要实现万吨。”
年产万吨,这个上世纪50年代提出且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终于在本世纪2003年实现。从两百吨到一万吨,凝结了几代茅台人四十多年的汗水与心血,它体现的不仅是数量上的跨越,更是茅台事业发展质上的飞跃。
茅台酒厂并未停下脚步,仅仅用了五年时间,就实现了第二个万吨产量,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并以最短的时间、最节省的投资,建成了我国最大优质高产且低耗的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创业难而守业更难,未雨绸缪的季克良为茅台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努力着。

2004年,一篇名叫《茅台酒与健康》的文章发表,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文章中不仅指出适量饮用茅台酒有益健康,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离开了茅台镇,生产不了茅台酒。
季克良:“有了环境里微生物的参与,才能形成茅台酒特殊的香味。茅台镇的自然条件影响着微生物的数量和品种之间的关系。”
茅台镇海拔423米,而周围大娄山脉的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整个茅台河谷呈三山环抱之势,仿佛一个巨大的天然“酒甑”,造就出冬暖夏热、风微雨少、微生物易于繁殖而不易失散的外部环境,加之茅台地区数千年传承不息的酿酒生产,使得微生物群落能够长期、稳定地繁衍生息。这些无处不在的微小精灵大量参与到茅台酒的酿造过程中,对茅台酒独特品质的孕育,起到关键性作用。
1982年,日本学者曾采取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实验剖析出茅台酒中的香气、香味成分达二百三十种。近期的研究表明茅台酒中含有一千多种挥发性或半挥发性成分,其香气和香味成分是世界酒类中最复杂的。
季克良:“我们经常试酒,早晨还要参加品酒,一天起码有六七两酒,连续喝了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没有得过胃病,没有得过肝病。”
1993年5月28日,新华社发文《国酒茅台新发现,天天饮用不伤肝》。这篇报道依据茅台酒厂职工医院为当时酒厂职工体检后发现,长期饮用茅台酒的职工身体非常健康,且肝脏表皮更加光滑。
季克良:“后来我们还发现,茅台酒能够杀死幽门螺旋杆菌。茅台酒酸度比较高,酸是乳酸和乙酸,这两个酸对人体都是有好处的。西方人讲葡萄酒有益健康的原因就是酚类物质多,我们茅台酒里头的酚类物质也很多,是其他白酒的三到四倍。”
健康茅台的发现,让季克良意识到,客户对于茅台酒的需求量还会提高,目前的产能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工艺流程趋于完善的情况下,扩大厂区是提高产能的最佳选择。在季克良的多方努力下,与茅台镇的地况、水流方位、海拔、植被气候相接近的中华厂区拔地而起,这将为茅台带来数万吨的增产。
产能的提高除了需要生产场所,酿酒师也必不可少。季克良长期关注着酿酒人才的培养。他发现一线职工的生产经验虽然丰富,但掌握的酿酒专业知识极少,长此以往,对茅台酒的发展十分不利。季克良便利用各种机会,给班长、酒师讲微生物课,然而,当时职工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想让职工学习复杂深奥的微生物原理,不比实现茅台酒万吨产量简单。
随着茅台酒的高速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酒厂的人才匮乏问题,在季克良的建议以及各级领导的推动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茅台学院得以建立,并于2017年7月正式招生。茅台学院的正式运作,将为酒厂输送大量专业人才,也将为茅台酒酿制技艺的传承,培养更多优秀的后继者。
季克良:“茅台酒是固态发酵,手工操作,多菌种参与发酵的一个生物工程的发酵产品,难度相当大,传承非常不容易。作为领导来讲,要高度重视传承人的培养、教育、选拔,同时也要对传承人关心。我希望茅台酒厂的传承人超过我,把茅台这个民族品牌搞得更好。”
对于茅台酒的酿制工艺——从中国农耕社会活态传承至今的制酒技艺,季克良永远心存敬畏。敬畏之心,让农耕文明下的酿酒技艺顺应时代的发展,活态传承,焕发新生,也让古老的食品发酵方法与现代科技下的大工业生产完美融合。
50多年的酒中岁月,季克良从满头乌丝到皓首白发,从技术青工到白酒大师,无论做普通工人还是当大厂领导,他都心存敬畏、兢兢业业,永远在品质第一的前提下寻求数量发展,唯其如此,茅台酒才能口碑常新,品牌不倒。
季克良这一生是带着使命而来的,他为传承弘扬茅台酒工艺而生,为发展提升茅台酒产量竭尽所能,他将自身锻造成茅台酒制作工艺传承链条中一道闪光环节,并将这光亮节节递进。这些大国工匠的存在,传统文化和民族工业充满希望。
记者:向阳 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