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能造车的故事,可休矣-尊龙最新版

8cfcc3ef745fe5e255996c692c6215c.png

近日,又一家所谓的“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发布了自己的新车。与乐视、蔚来等互联网造车者相比,威马汽车以腾讯、百度、华为、360、科大讯飞等为代表的支持阵容更加炫目,120亿的融资额看起来也底气十足。

不过,在历经了乐视等一众互联网造车的风波喧嚣之后,人们对于“万众造车”的态度日趋理性,对某些华丽外表下隐藏的真实目的,也有更清楚的认知。在国家重视实业发展的背景下,尊重汽车行业,尊重实体经济,尊重市场规律,正不断回归人们思维意识的主流位置。

中国汽车,目前正处于关于前途命运的关键发展阶段。为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变传统汽车领域的落后状况,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并展示了坚定不移的贯彻决心。在这个大背景下,国内各大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纷纷加大投入力度。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车技术相对简单,造车门槛相对偏低。但门槛低,绝不意味着造车是件简单的事。

大 量缺乏造车经验、甚至与汽车毫无关联的企业涌入造车行列,并且无一例外地瞄准新能源汽车这一国家钦点的领域,不禁令人生出一份质疑:传统车企奋斗几十年, 尚难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仅靠资本和临时拼凑出的团队,就能够“分分钟”让中国品牌引领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潮流?

这与手机行业何其相似。我们完成了世界第一的出货量,却被苹果攫取了行业近90%的利润。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只是制造手机,而不是创造手机,没有核心技术。

中国不缺乏能造车的企业,缺乏有成熟研发能力的企业。传统汽车上最重要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基本都需要利用国外的技术甚至是购买国外的成品。新能源汽车虽然在国内起步的早,但电池、电机、电控三大系统大部分核心技术也是由国外主导。

不客气地说,某些所谓的造车新势力,高调进入行业,用极短的周期将自己的产品包装发布,本身的出发点和目的就足够引发警醒。它们基本毫无技术可言,几乎全部以负面新闻收场。

但这些“新造车者”最大的危害,是在于雪上加霜,进一步拖累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

虽然目前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在研发能力、产品品质上进步明显,但都还未形成稳固的品牌,整体上还没有真正得到国民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下,再出现一堆打着振兴中国汽车工业旗号的互联网泡沫,无疑将拉低中国汽车行业本就亟待改善的形象。因为在消费者那里,不关心、不存在老车厂、新企业的区别。他们看到的,只会是“中国汽车”四个字。

实际上,不仅是汽车行业,盯着“风口”,扎堆涌入,最后鱼龙混杂、一地鸡毛的实例,不胜枚举。这些对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损失。

所幸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更加开放、更加鼓励创新但也更加法治的发展阶段。国家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创业者进入包括汽车在内的各个行业,促进竞争,激发活力,但也绝不会再给予动机不良者牟利的空间。

崛起的中国,需要的是真正具备技术实力与正确品牌发展理念的企业。它们能够以身作则,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为国家的“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援。毕竟一个国家拥有的世界级品牌越多,它才有能力在世界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

vcg41621969376.jpg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并没有全盘否认互联网等新技术的价值。

像 腾讯、百度、华为、科大讯飞这样的科技行业巨头,并不是不能加入“造车”的行列,只是他们应该在造车领域发挥自身的优势,取长补短。百度与多家车企合作, 联合开发无人驾驶技术;科大讯飞语音识别技术已经运用到很多车型的互联驾驶系统;华为5g已经成型,未来可以应用到车联网系统等等,这些企业将自身的优势 发挥到汽车领域,才能更好的促进自身以及汽车行业的发展。

互 联网科技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颠覆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许多行业的革新升级,也创造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与过往的重大技术革命相比,互联网堪称人类历史 上功能最强大的“工具”。它从信息交流的层面,给予了人类最大的满足和解放,激发出我们最大的生产效率和创新潜能,最终改变了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

但 是从本质上看,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工具的事实,并没有发生改变。它与石器、铁器、蒸汽机、内燃机乃至电话线一样,发挥了所有“工具”的职责——提升效率。 对于实体经济来说,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如果能够正当运用,无异于如虎添翼。但若是一味地信奉互联网万能,陷入对“工具理性”的极端追求,脱实向虚,则注定 是失败的结局。